添加日期:2020年9月12日 閱讀:2984
幽門螺桿菌是目前所知**一種能夠在胃中生存的革蘭陰性桿菌,也可能導致胃癌的細菌。
僅1%-2%感染者發(fā)展為胃癌
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形、微需氧的微生物,是目前所知**一種能夠在胃中生存的革蘭陰性桿菌。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大約為50%。感染幽門螺桿菌后,胃的上皮細胞表面pH值升高,在多因素相互作用下,引起黏膜損傷,導致胃炎、胃潰瘍,甚至黏膜上皮細胞的癌變。
雖然幽門螺桿菌感染被視為胃炎、消化性潰瘍及胃癌的病因之一,但僅有10%到20%的感染者發(fā)生消化性潰瘍,1%到2%的感染者發(fā)生胃癌,小于1%的感染者發(fā)生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。
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的發(fā)生之間具有一定的聯系,但是我們不用過分在意這種微小的聯系,并不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發(fā)展成胃癌。
胃癌的發(fā)生是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,幽門螺桿菌不是**病因。
常見癥狀
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沒有特異性的臨床表現,部分患者表現為上腹疼痛、早飽、口臭、惡心、嘔吐、腹脹等癥狀,部分患者毫無癥狀。
有一些人平時胃部沒有任何不適,卻在體檢的時候查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。
處理方法應因人而異
1、對于已經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,如果無不適,且胃鏡檢查僅僅只是淺表性胃炎的時候,不需要治好的。
2、70歲以上老人對治好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藥物依從性及耐受性較差,發(fā)生抗生素不良反應的風險增加,治好幽門螺桿菌感染預防胃癌的獲益下降。
3、兒童不建議常規(guī)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及治好,除非合并消化性潰瘍、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、慢性胃炎、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等疾病,以及一級親屬患胃癌和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。兒童年齡較小,口服多種藥物副作用發(fā)生率較成人高。
文章來源:
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1168醫(yī)藥招商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廣州金孚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-1168醫(yī)藥招商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1168醫(yī)藥招商網http://m.atm-sprinta.com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.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(非1168醫(yī)藥招商網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
3.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4.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聯系郵箱:2817276005@qq.com。